淺談防護魔法

 由於講到了關於精神防護的魔法(Protection Magic),所以抽個空來講解一下精神防護的一些基本定義與注意事項。


原則上,所有種類的精神防護魔法都一樣,它們抵禦的是精神上的威脅,而非實際存在的任何危險或入侵,所以才叫做精神防護,你無法拿這樣的魔法去防止任何物理上的、實際存在的攻擊與入侵。

也因此,如果你的門窗不鎖好,防護魔法擋不住小偷;你的瓦斯爐沒關,防護魔法擋不住火勢;你的個人衛生不好,防護魔法擋不住病毒;你走路不注意路況,防護魔法擋不住大卡車。

這麼說來,防護魔法有什麼用處呢?

首先我們要有一個理解在,所謂的魔法,我們不能夠用二分法去看,認為哪一部份是魔法的?而哪一部份又是現實的?用這種方式去看,就是限縮了自己的眼界與可能性,還有各種應用的方式。

所謂的魔法,是與你的現實息息相關的,你的魔法能不能起作用,都關乎於你是否實際的生活著,你有沒有任何實際的行動與作為、你是否累積著自身的資源與勢力,這是你的魔法有沒有紮根,能不能匯聚影響力的關鍵所在。

換句話說,一個不夠務實的人是用不了魔法的,他沒有任何可以動用、可以交換、可以犧牲、可以調和的力量、能力、智慧與資源。

歸根究柢,所謂的魔法,就是積極運用自身所擁有的資源與勢力、構思與行動力、感知力與耐性,將它們的特性做最有效率的、最適當的安置與運用,而促成利益自身與大眾的局面;簡而言之,魔法就是運用自身所擁有之力量的一種意識行為。

而防護魔法,用比較簡單明瞭的方式,就是一種『維持界線的習慣』。建立界線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,能一直在意識中維持住界線才是真功夫。

要能夠做到一直維持界線這一點,仰賴的就是『習慣』。你一直經營維持的習慣,它會變成一直持之以恆的動作,成為你意識認知的一部份,真正的防護就發生在這裡,你一直維持著界線的習慣,也會連動的帶起你實際上的習慣。

也因此你習慣鎖好家門、習慣注意火源、習慣返家後做好清潔殺菌、出門在外會提防任何危險,你的警覺性、你的這些實際的習慣,也成為了你魔法的一部份,為你帶來真正定義上的防護。而除此之外,維持界線的習慣,也會在精神層面上捍衛你的意識。

在精神層面上會有一些負面情緒的毒害、以及紛雜紊亂的雜念、各種恐懼或憤怒的干擾、來自於他人的寄生與情緒勒索,當然啦,少數情況下還會有一些靈體干擾、小打小鬧之類的,這時候防護魔法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抵禦效果。

這個維持界線的習慣,在持之以恆的適當使用之下,會成為你意識認知的一部份,換句話說,你會清楚的「『意識到』界線的存在」,你可以清楚的看見,自身獨立於這些紛雜紊亂混沌的負面糾葛之外,這條界線保衛著你自身意識的平衡、清晰與穩定。

也因此,你比較不會受到在你意識之外的各種外在的驚擾、你也能漸漸地學會在內心之中,清空那些過度的情緒與虛妄,在你的意識之中,掃出一塊清淨的留白處,來安放你的心,使其平靜和諧。

當然啦,以上說的是適當的運用之下的結果,防護魔法如果運用的不恰當,也一樣是會有副作用的,維持界線的習慣,除了持之以恆之外,怎麼去調和界線內的平衡與潔淨,也是維持的一門功夫所在。

而以下來說說精神防護魔法的三種類型,第一種是施加在空間上的、第二種是施加在物品之上的、第三種是施加在人身上的。

要用比喻來分別其中的差異的話,我們可以說施加在空間上的防護魔法就像是城牆、施加在物品上的防護魔法就像是保險箱、而施加在人身上的防護魔法就像是盾牌。我們不會把城牆扛在身上到處跑、也不會只用盾牌保護居家,也因此魔法的適性也是很重要的。

施加在空間上的精神防護,有些人稱之為結界、有些人稱之為屏障、有些人稱之為防護圈;簡單來說,這個施加在空間上的防護魔法,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魔法圈的變體,魔法圈就是你在進行儀式工作時,必須施加在儀式場合周遭的一種精神防護。以免你在進行儀式的過程中,受到應該專注的目標之外的雜念干擾。

當然啦,空間的防護可以有很多方式,有些人會在四個角落放置巫瓶(也就是裝著保護性藥草跟粗鹽之類的罐罐)、或咒袋(同上,只不過從罐罐變成小布袋),

也有人會在四面牆壁繪製保護的符印,例如五芒星或符文之類的,並以咒禱和視覺化喚醒它,也有些人會用結繩咒法,但我不建議不熟練的人運用繩結,那是非常強大(危險)的咒物。

而身為一個懶惰而沒有巫師範的巫師,我個人懶得去準備太多東西,我是運用手勢魔法,先遣除了空間之中可能存在的負面精神,再在空間中的六個位置標記出保護性的手勢,再特別去針對常用的出入口,去切出一個裂口,再以開啟與關閉——解鎖與上鎖的手勢,來製造一個精神上的門。

為什麼製造一個防護空間,得那麼費工的,在出入口下那麼多的功夫?

因為你最常進出的出入口,就是整個防護空間最脆弱的地方,你時常進進出出,其實會在無意間造成防護界線的薄弱,因為你等同於在意識上已經無視了這個界線,自然也就削弱了維持界線的這個習慣。

也因此,有些人會以建立『門』的方式,來維護整個防護界線的完整。例如圍繞日本神社的結界之中的鳥居,以及台灣習俗之中的門檻,都是類似的意思。

也有些人會在出入口的地方,特別放置一些防護咒物來做加固,來保護這個界線之中最脆弱的一段,以免你一次次的闖入闖出去耗損了界線的防護力,這也是為了提醒你意識到自己在這個空間是有施下防護魔法的,而它需要你的意識與維持。

但想當然爾,空間的防護是最需要在維持與潔淨下功夫的,因為在這個防護的界線裡面,不只有你,還有非常多的外物、以及你房間裡推積的雜物與垃圾,你的房間裡面也會有手機、電腦,它們都會傳遞一些資訊、乃至於情緒給你。

還有你帶進房間裡面的情緒、當天在外面的各種沾染、你的工作壓力、你的雜念;它們就像是精神上的垃圾一樣,雖然沒有積極性的危害,但是囤積多了,囤積久了,還是會讓人的精神感到窒息。

也因此就像我們打掃房間一樣,我們維持空間界線的功夫,其實有一部份是在於我們怎麼打開施加在房間上的防護魔法,讓房間恢復流動與平衡,怎麼淨化這個房間,然後才再度的放逐、並且施加防護。

當然啦,這一類的程序,有些時候會伴隨著房間的清理工作進行,在你真的收拾好房間、丟掉垃圾、拖好地板、洗好床單之後,再以焚燒薰香的方式薰淨整個空間,來融合實際與精神上的清理。

而對於物品的防護魔法,傳統上是施加在影子書、法器,或者任何你珍視的物件,以避免他人貪取或妄動;當然這一類的魔法如前所述,就是個類似保險箱的概念,你也可以說是一種『封印』。

這樣的防護魔法,是不需要考量界線內的什麼平衡與潔淨的,因為界線內的物件本身並不會像一個活著的人一樣,受到失衡或汙染,也因此這一類的防護魔法可以說是最簡單施行的。

但是正如之前所述,任何魔法都是一種積極運用自身力量的意識行為,但由於施加在物品上的防護魔法,是我們比較沒有切身參與的對象,也因此當這樣的物品離開了我們的意識範圍之外,它的防護力量就會退減,或許對於非現實的、精神上的沾附與污染是有抵禦力的,但這個物件對於任何實質上的、物理上的破壞或侵犯就很難起到非常大的作用。

大部分對於物品的防護魔法,都被運用在法器與祭壇的維護上,因為我們必須維護在精神層面上的清潔與純粹,也因此會透過類似封印與防護的動作,來使這些法器與祭壇在聯繫精神層面時,能不受到俗世的沾染。

接著我們來講到第三種,個人的防護,這一種大部分都是透過護符的方式來完成,前面說過這樣的防護就像是一面盾牌,在大部分時候,你都不會用上它,你不會因為生活中的小嗑小碰,而無時無刻拿著盾牌,但它會抵擋某種真的朝著你而來精神攻擊。

原理跟前面施加在空間的防護是一樣的,它同樣是某種『維護界線的習慣』,但它跟空間防護不同的是,這一條界線不是建立在空間之上,而是建立在你的情緒體(又或者,你也可以說是以太體或能量體)之上。

情緒體是接收與感覺、聯繫與承受的能量身體。但是呢,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常常會有很多的人型寄生蟲,會利用情緒上的勒索來寄生在別人身上,獲得他人的能量與關注,控制他人的行為與情感。

又或者是一些幼稚而自以為是的人型炸彈,會無緣無故的將自己情緒的負擔,朝著無辜的對象宣洩釋放,讓他人遭受到自己情緒的攻擊。也因此,這一類的防護界線,主要是面對那些朝向著自己而來的情緒能量的衝擊與侵擾,讓你可以從中找到自己與外界的界線,進而知道自己該如何應對與反制這些妄踩他人界線的人。

其實,那種情緒能量的衝擊與侵擾是很危險的,並不是說會直接造成生命上的危險,而是最怕它造成一連串的連動效應,我們的情緒受影響,而一旦我們又處在不平衡的狀態,這樣的情緒餘波,會一直擴散蔓延到你生活的每一個層面。

而這樣就會影響你日常生活的判斷力與感知力,這樣的狀態是非常容易出意外的。也就是人家說的禍不單行。在人的狀態不佳、環境不佳的時候,這甚至會造成一連串自我的崩潰。

所以,這一類的護符、盾牌、或個人的界線,就是為了防止外在的情緒衝擊與侵擾,造成你生命的耗損與一連串失衡,讓你的意識狀態,維持在一定程度的清晰與平衡

當然啦,你不依靠護符或個人的防護魔法,也可以辦到同樣的事情,只要你能夠辨識出內在與外在之間的適當界線,並且從中做出調整與維護,就算不透過護符與防護魔法,你也能妥善的保護自己。

護符或防護魔法只是讓你的意識,有一個聚焦錨定的目標或程序,讓你保持著維護界線的『習慣』,如果你不需要透過護符與儀式,就能夠將『清晰的意識自身之界線』作為一種習慣,那麼——那就是屬於你的魔法。

而歸根究柢,不管是哪一種防護魔法,心態依然是很重要的,也有一些魔法師在生活中,時常維持著『重裝備』,就像比喻中的將城牆扛著到處跑,但那無疑會過度耗損你的精神力,進而完全拖累了整個生活的品質。

前一篇文章便說過了,運用防護魔法的心態如果不恰當,是以濫用或逃避為目的去執行,那麼這樣的防護魔法並不是一個正確的界線維持,一個正確的界線維持,不是去強硬的封鎖一個範圍,而是要去維護界線內的平衡與潔淨。

為了做到這一點,它必須要懂得釋放、懂得恢復流通、定期淨化與清理,再定期的重新校準、穩固這個界線。這才是一個一系列的『維持界線的習慣』。

如果魔法師只是以逃避、或者是一勞永逸的心態,去進行防護魔法,那麼很容易造成精神垃圾的屯積,而使自己的個性變的僵固執著;又或者是過度依賴著防護魔法,而降低了自己面對外界的意志力、交流與應變能力與警覺性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卡巴拉生命之樹路徑解析(一)

來談談我的觀點的卡巴拉生命樹

四元素冥想